找到相关内容733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

    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。那么,我们要体会这三福的提出是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的,不在韦提希夫人请法的范围。那么,为什么要说出这三福?这是针对未来时代,末法的众生,他的根机没有能够达到闻即信受的水平,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184660.html
  • 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?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

    ,如同在“超级市场”购物一样的心态。正如P. 伯格( 1996: 61)所谈到的“人是什么”,这一问题不仅是哲学的事业,更是每个人都要用生命来体会的。   毋庸质疑,宗教在现代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大...宗教的论证是朝向更人道和人性化的路径,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点滴之间来体会超自然的存在。M. 贝拉(Bellah, 1970: 44)认为,现代社会宗教的个人化——人必须找到自己终极答案的意识,为了塑造我们...

    范丽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285632.html
  • 契理契机与人间佛教的未来

    人们误会的源头。大批量的信息,也使得信仰传播有可能湮没在无数的信息群中。如何深切体会全球化的特点,在这种全球资讯的海洋中树立自己的“品牌”,成为信息的引导者,这是人间佛教发展的重头所在。   其三,...

    俞学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0285667.html
  • 于僧最高 于山最古——慧远·净土宗

    影响。慧远游刃于各种佛理之间,融会贯通,结合自己的体会,在庐山写下了大量的佛教著作。据记载,慧远“所著论、序、铭、赞、诗、书、集为十卷,五十余篇,见重于世”。其中现存于世的《沙门不敬王者论》、《沙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583985892.html
  • 肃然起敬话“远公”

    敏哲,博闻强记,所以对于教门里的《法华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等,都能理解精义,有着独到的体会,有时偶然还为别人讲解《维摩诘经》中的小品文字,所以受到同门中人的深深推崇。   在读经讲经的同时,道仪戒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584385899.html
  • 《马祖语录》释义

    为甚么说即心即佛?”师日:“为止小儿啼。”日:“啼止时如何?”师日:“非心非佛。”日:“除此二种人来,如何指示?”师日:“向伊道:不是物。”日:“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?”师日:“且教伊体会大道。”问:“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2486235.html
  • 万世译经师——鸠摩罗什菩萨略传

    分别执着,所以铁钵有轻重的差别。现在孩儿已深深体会出『境由心造』的义理,此后修习佛法再也不敢有散乱心了!」   菩萨的青年时期   鸠摩罗什菩萨跟随着母亲,在各地参学,先务小乘,后习大乘。不仅在大乘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94086286.html
  • 禅的修行

    温哥华有六位小朋友,他们年纪从九岁到十五岁,参加禅修竟有深入的体会?反而我们大人,总是被自以为聪明、万能的头脑牵著鼻子走,忙得团团转,永远无法让根深蒂固的心意识作用暂时停歇下来。所以,参禅就是要用话头来...

    慧门禅师

    禅宗|禅修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21524686324.html
  • 学《心经》用《心经》

    ”的作用。色就是生命的物质部分,受、想、行、识就是生命的精神部分,其中的“识”是生命的主体。“照见五蕴皆空”,照见就是三种般若当中的第二种——观照般若。照见就是以观照般若的力量,来体会五蕴不常、不一、...

    净慧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686339.html
  • 太虚大师“人间佛教”思想析

      佛教是宗教,他的中心是要解决人们的心灵问题,最终目的是要予人解脱,让人们体会到因信仰佛教而得到心理放松和精神愉悦。太虚推广人间佛教,虽然是想让佛教在人间广为传播,“把佛教的真理加以穷究探讨,同时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886346.html